校內徵文比賽 - 作者99年班學生柳飛舞
豪雨過後的省思
「淅瀝淅瀝、嘩啦嘩啦雨下來了……」小時候下雨時總會想起這首兒歌,拿著雨傘,走在雨中,和身旁同學聊著天,風吹過來,把停留在樹上的雨珠吹落,就好像雨變大一樣,這些印象,只屬於我兒時的回憶……
我想這應該不用說,只有一個答案,那就是—「溫室效應」。聰明的人類,發明了許多東西來改變自己的生活,讓大大小小的事情變的更加輕鬆容易,我們「善用」地球資源,甚至應該說「擅用」,起先害了地球,讓環境越來越糟糕,造成多種生物沒有棲息空間,保育類動、植物越來越多,之後變本加厲,大量砍伐樹木製造紙類、傢俱;大量開採石油製作燃類……等,現在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,惡劣的氣候環境直接反應到人類身上,我們才驚覺!事情大調了!
在學校裏,老師們有讓同學們看一部影片,希望藉由這部影片,讓大家有危機意識,且開始注重環保,這影片的片名叫做「±2℃」,主要是將最近全球發生的重大災情統整起來,拍成的紀錄片,這些災難發生的原因都一樣,就是溫室效應造成氣候變化大,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某一次北京的沙塵暴,明明是白天,沒有下雨,一個應該出大太陽的白天,外面卻灰矇矇,幾乎看不到路,擋住陽光的不是烏雲,而是「沙子」,想像那空氣多麼的髒,視線是多麼的不清楚,如果以後世界都變成這樣,那我們該怎麼生存?另外一個讓我忘不了的景象,在大陸某個地區,一樣是白天,但窗外一片灰,天空不停的閃電,不停的打雷,沒看到影片還真的不相信,它是不停止的!如果沒記錯,專家列出數據,每三秒閃一次,記者訪問路上行人,很少人願意接受採訪,都急著回家,不然就是不敢出門,這種可怕的景象,如果天天出現,那該怎麼辦?
「亡羊補牢,為時已晚」,我們總是到了緊要關頭才了解事情的嚴重性,現在改變要立即看到成效是不可能的,我們只能慢慢開始補救,預防事情繼續惡化,避免同樣的事情持續發生。現在有很多環保團體誕生,提倡做環保、做善事,我們可以有錢出錢、有力出力,我們沒辦法做大事,但可以從小地方開始,例如:隨身帶環保筷,少用外面免洗餐具,避免使用只用一次就丟的東西;或者「隨手壓」、「做環保」,喝完飲料的鋁箔包或保特瓶,壓扁再丟,增加垃圾袋空間、減少垃圾袋使用,再環保又健康的方法,就乾脆不喝飲料,連飲料中的不營養食品都省了!愛護地球方法有很多,看有沒有心而已!
地球是大家的,別再當自私自利的人類了!看到這麼多人為這痛苦,就該竭盡所能的盡份心力,不要事不關己的搞破壞,等到哪天自己或是家人出了狀況,再開始等待救援。我認為人應該要有「無私」的心,無私的付出與奉獻,守望相助,才能使世界更和平,回饋到自己的身上。